【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邢台学院学报
主办:邢台学院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ISSN:1672-4658
CN:13-1337/G4
影响因子:0.224256
被引频次:8702
期刊分类:高等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以邢台市为例

来源:邢台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三五”期间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要求,河北省相继制定《河北省文化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三五”期间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要求,河北省相继制定《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到2017年实现文化产业总值占河北省GDP的比例上升到5%,产值达到1650亿左右,旨在通过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文化企业、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园区、一批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河北特色文化品牌。这为邢台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邢台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必要性 (一)具有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基础 邢台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俗称“牛城”,辖21个县市区,区域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729万人,有3500余年的建城史和600余年的建都史,素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的美称。 作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邢台文化底蕴丰厚。1.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遗存。邢侯墓地、普彤寺、大运河、唐祖陵、开元寺、宋璟碑等文物保护单位比比皆是,非物质文化资源。邢台梅花拳、内丘邢白瓷烧制工艺、隆尧秧歌戏、沙河藤牌阵、任县太极拳等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丰富多彩。2.艺术类文化。内丘是中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后被命名为“中国邢窑文化之乡”;被誉为“中国工笔画之乡”的宁晋县工笔画产品、巨鹿手织汉锦等已迈进深圳文博会,走出世界。3.景观类文化。国家级地质公园2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临城崆山白云洞;国家级水利风景区4处;国家牡丹芍药资源保护区1处。4.民俗类文化。邢台广宗太平道乐是珍稀的汉族宗教音乐文化,被誉为世界道教音乐的“活化石”。威县乱弹是河北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5.红色文化。巍巍太行,红色文化血脉从这里延伸,包括坐落在邢台县前南峪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 (二)产业转型和环境治理的需要 邢台市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偏重,“十二五”期间,通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邢台市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的行业得到一定调整,但数据显示,2015年,邢台市前十大行业增加值总量仍占全市主导行业总量的70.6%,产业结构调整中尚未形成对关联产业具有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集群,产业集中度没有明显的提升,产业转型和环境治理压力依然存在。“十二五”以后,邢台市受“后四万亿时期”以及“三期叠加”的影响持续加深,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产业转型任务繁重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文化产业作为现代产业,具有能耗低、污染小、经济回报高的优点,这正与邢台经济转型方向相吻合与缓解环境治理压力相匹配。邢台市文化资源丰富,挖掘邢文化元素,发挥文化产业的关联带动效应,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三)京津冀协同背景下文化繁荣市场更广阔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2014年8月,京津冀三方签署了《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2015年以来,邢台市开始与北京各区(县)全方位合作,邢台市政府与大兴区、邢台经济开发区与通州区、邢台经济开发区与亦庄开发区、威县与顺义区、沙河与房山区、广宗与良乡、巨鹿与昌平分别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进共建产业园区。这些合作势必推动京津冀区域文化一体化发展,也为邢台市文化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邢台交通便捷、畅达八方,是连接东部沿海、华北和中原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方圆400公里范围内,有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石家庄、太原、济南、郑州四个省会城市,地市级城市37个,覆盖人口2亿5千万。有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郑州、太原六个机场和天津、黄骅两大港口。京港澳、东吕、邢衡3条高速公路,京广高铁、京广铁路、邯黄铁路3条铁路和107国道在此交汇。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巨大的人口数量,为邢台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在消费人群。特别是京津地区经济发达,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消费观念超前,且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较高,对先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更为旺盛。 二、邢台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近几年,邢台市文化产业一直在加速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体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科学规划不足,引导作用不强 邢台市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相关部门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被动服务状态,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具有权威性、指导性的总体思路,严重影响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使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二)人才不济,科技创新不兴 文化产业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文化产业需要的传统管理型人才、金融人才、创意开发型人才等新兴产业专门人才,由于供需脱节、政策不优等原因在邢台文化产业市场上极为缺乏,严重制约了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阻碍了邢台市文化产业发展进程。 (三)投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 邢台市文化产业的投资比例太低与投融资渠道不畅并存。一是银行贷款困难。文化产业因本身的特殊性,缺少可用于银行借贷所需的固定资产做抵押。二是资本市场融资困难。我国资本市场融资门槛相对较高,截至2015年底,邢台市挂牌上市公司仅40家,邢台的文化企业能达到上市融资条件的几乎没有。三是投资渠道单一。邢台市文化产业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投资,可投入资金规模有限,大量文化产业尤其是创意产业,不能及时得到资金支持。 (四)产业融合度低,产业链条短 邢台市文化产业市场不健全,产业融合模式缺位,严重制约文化产业融合的进程,产业融合度较低。与此同时,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空间很大。 三、促进邢台市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文化产业规划 一是注重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挖掘邢台文化内涵,借鉴典型示范项目和园区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邢台资源优势,明确邢台文化产业发展定位。二是加强区域文化交流合作,实现邢台及其他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三是开拓文化消费市场,进一步引导文化消费趋势,为邢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需求原动力。 (二)构建文化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 一是借邢台优势文化资源,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人才聘用、晋升、奖惩等制度,引进文化创新人才。二是分析研判目前邢台发展文化产业的稀缺人才,针对性的进行定向培养,努力打造一批优秀文化人才。 (三)健全邢台市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一是继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增加邢台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二是搭建有效的投融资平台。在政府必要的宏观调控下,放开邢台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门槛。三是建立完全独立于金融机构和文化企业的第三方文化产业的资产评估机构,建立由邢台政府出面组织设立的权威性文化产业风险担保机构。 (四)增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间融合 “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是提升邢台文化产业发展空间的必然途径,是实现邢台文化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进一步科学利用产业渗透、产业交叉、产业重组等融合方式,拓宽邢台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提高邢台文化延展行业的产品层次。 (五)倾力打造文化产业品牌 进一步挖掘和整合邢台文化资源,发挥邢台当地厚重的文化渊源,以科学文化、政治文化、红色文化和旅游文化等为代表,旨在打造古今文化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培育形成一批独具邢襄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尽快实现邢台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大市的目标。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三五”期间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要求,河北省相继制定《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到2017年实现文化产业总值占河北省GDP的比例上升到5%,产值达到1650亿左右,旨在通过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文化企业、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园区、一批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河北特色文化品牌。这为邢台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邢台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必要性 (一)具有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基础 邢台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俗称“牛城”,辖21个县市区,区域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729万人,有3500余年的建城史和600余年的建都史,素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的美称。 作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邢台文化底蕴丰厚。1.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遗存。邢侯墓地、普彤寺、大运河、唐祖陵、开元寺、宋璟碑等文物保护单位比比皆是,非物质文化资源。邢台梅花拳、内丘邢白瓷烧制工艺、隆尧秧歌戏、沙河藤牌阵、任县太极拳等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丰富多彩。2.艺术类文化。内丘是中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后被命名为“中国邢窑文化之乡”;被誉为“中国工笔画之乡”的宁晋县工笔画产品、巨鹿手织汉锦等已迈进深圳文博会,走出世界。3.景观类文化。国家级地质公园2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临城崆山白云洞;国家级水利风景区4处;国家牡丹芍药资源保护区1处。4.民俗类文化。邢台广宗太平道乐是珍稀的汉族宗教音乐文化,被誉为世界道教音乐的“活化石”。威县乱弹是河北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5.红色文化。巍巍太行,红色文化血脉从这里延伸,包括坐落在邢台县前南峪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 (二)产业转型和环境治理的需要 邢台市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偏重,“十二五”期间,通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邢台市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的行业得到一定调整,但数据显示,2015年,邢台市前十大行业增加值总量仍占全市主导行业总量的70.6%,产业结构调整中尚未形成对关联产业具有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集群,产业集中度没有明显的提升,产业转型和环境治理压力依然存在。“十二五”以后,邢台市受“后四万亿时期”以及“三期叠加”的影响持续加深,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产业转型任务繁重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文化产业作为现代产业,具有能耗低、污染小、经济回报高的优点,这正与邢台经济转型方向相吻合与缓解环境治理压力相匹配。邢台市文化资源丰富,挖掘邢文化元素,发挥文化产业的关联带动效应,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三)京津冀协同背景下文化繁荣市场更广阔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2014年8月,京津冀三方签署了《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2015年以来,邢台市开始与北京各区(县)全方位合作,邢台市政府与大兴区、邢台经济开发区与通州区、邢台经济开发区与亦庄开发区、威县与顺义区、沙河与房山区、广宗与良乡、巨鹿与昌平分别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进共建产业园区。这些合作势必推动京津冀区域文化一体化发展,也为邢台市文化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邢台交通便捷、畅达八方,是连接东部沿海、华北和中原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方圆400公里范围内,有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石家庄、太原、济南、郑州四个省会城市,地市级城市37个,覆盖人口2亿5千万。有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郑州、太原六个机场和天津、黄骅两大港口。京港澳、东吕、邢衡3条高速公路,京广高铁、京广铁路、邯黄铁路3条铁路和107国道在此交汇。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巨大的人口数量,为邢台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在消费人群。特别是京津地区经济发达,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消费观念超前,且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较高,对先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更为旺盛。 二、邢台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近几年,邢台市文化产业一直在加速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体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科学规划不足,引导作用不强 邢台市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相关部门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被动服务状态,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具有权威性、指导性的总体思路,严重影响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使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二)人才不济,科技创新不兴 文化产业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文化产业需要的传统管理型人才、金融人才、创意开发型人才等新兴产业专门人才,由于供需脱节、政策不优等原因在邢台文化产业市场上极为缺乏,严重制约了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阻碍了邢台市文化产业发展进程。 (三)投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 邢台市文化产业的投资比例太低与投融资渠道不畅并存。一是银行贷款困难。文化产业因本身的特殊性,缺少可用于银行借贷所需的固定资产做抵押。二是资本市场融资困难。我国资本市场融资门槛相对较高,截至2015年底,邢台市挂牌上市公司仅40家,邢台的文化企业能达到上市融资条件的几乎没有。三是投资渠道单一。邢台市文化产业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投资,可投入资金规模有限,大量文化产业尤其是创意产业,不能及时得到资金支持。 (四)产业融合度低,产业链条短 邢台市文化产业市场不健全,产业融合模式缺位,严重制约文化产业融合的进程,产业融合度较低。与此同时,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空间很大。 三、促进邢台市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文化产业规划 一是注重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挖掘邢台文化内涵,借鉴典型示范项目和园区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邢台资源优势,明确邢台文化产业发展定位。二是加强区域文化交流合作,实现邢台及其他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三是开拓文化消费市场,进一步引导文化消费趋势,为邢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需求原动力。 (二)构建文化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 一是借邢台优势文化资源,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人才聘用、晋升、奖惩等制度,引进文化创新人才。二是分析研判目前邢台发展文化产业的稀缺人才,针对性的进行定向培养,努力打造一批优秀文化人才。 (三)健全邢台市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一是继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增加邢台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二是搭建有效的投融资平台。在政府必要的宏观调控下,放开邢台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门槛。三是建立完全独立于金融机构和文化企业的第三方文化产业的资产评估机构,建立由邢台政府出面组织设立的权威性文化产业风险担保机构。 (四)增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间融合 “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是提升邢台文化产业发展空间的必然途径,是实现邢台文化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进一步科学利用产业渗透、产业交叉、产业重组等融合方式,拓宽邢台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提高邢台文化延展行业的产品层次。 (五)倾力打造文化产业品牌 进一步挖掘和整合邢台文化资源,发挥邢台当地厚重的文化渊源,以科学文化、政治文化、红色文化和旅游文化等为代表,旨在打造古今文化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培育形成一批独具邢襄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尽快实现邢台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大市的目标。


文章来源:《邢台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xtxyxb.cn/qikandaodu/2020/1007/424.html


上一篇:走转改:让记者接地气 给新闻添活力——以《邢
下一篇:果桑品种在河北邢台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